工作人员将稻种放进浸种催芽箱。
眼下到了黑土地备春耕的关键时期,连日来,阿城区阿什河街道城建村的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一派繁忙景象,基地的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将稻种装进水稻籽种袋,分批次放进浸种催芽箱内。农业部门的质控专家在现场边看边指导,他们将参与整个生产过程。从催芽、播种到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防治,无论农民有啥疑问,专家们都会不遗余力地解答,帮忙解决。
“过去,农民们都是单打独斗,自己在家催芽,长短不一,导致产量也忽高忽低。”哈尔滨金水河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孙国君告诉记者,2014年,金水河农业成立了合作社,投资3500万元,与城建村水稻催芽基地达成协议,获得基地14年的使用权,把周边农户拧成一股绳儿,实行团队合作发展。
走进城建村的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,一排排标准化催芽箱整齐有序,每个箱体宽约3米、高约1米。孙国君说,浸种催芽基地占地3000平方米,设浸种催芽箱32个、调水箱8个,温控操作全部采用智能化控制,可一次性浸种催芽400吨,能满足农场16万亩水稻芽种供应需要。
在基地的调控室,两名工作人员正紧盯着电脑屏幕。从屏幕上可以清晰看到每个箱体温度数据。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该浸种催芽基地实施全程标准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管理,浸种期间对水温有严格要求,每个箱体内都有温度感应设备。温度数据会传到电脑上,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就能控制。
为了接下来的春耕,周边农户从3月末就开始陆续把水稻种子送过来,工作人员把送来的水稻种子装入红色的网袋,并码成井字垛摆放到催芽箱里,每个袋子上都贴着标签。7天以后,种子将会露白,当又齐又壮的芽种冒出一毫米时,农民们就可以按照袋子上的“身份证”把寄存的稻种运回家。
在农产品安全方面,阿城区农业部门全程质控,从土壤到籽实无一遗漏,作物的大事小情全都备案。用农民的话说,专家指导咱种田,靠的是科技,科技就是生产力。